2 任务的实施
任务的实施过程,就是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要进行有效地组合,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开展与完成。
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根据任务的不同类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开展的,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网站看到以上的任务。在上课之初,笔者首先交待任务的情景,展示了一些往届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分析了海报的特点和表现方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到图片素材库中挑选图片,并确定一个主题。其次,针对学生对于PhotoShop操作比较生疏的情况,笔者采用了手把手的讲解方法,甚至还用起了广播式教学的方法。比如在第3步中:要求学生使用“椭圆选框工具”并设置羽化值,并用该工具选择图片某块区域,然后复制、粘贴到背景图片上。学生可能第一次使用这个软件,椭圆工具都找不到,谈何接下来的操作。所以,在完成含有复杂或者陌生操作的任务时,还是提倡教师讲授,学生跟着做。但是,接下来到了第4步,让学生使用套索或魔棒工具时,教师可以放开手,可以采用引导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带点启发、提示学生该如何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摸索,体会图层复制的一般过程。再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作出改变,进行创新。就像在第2步中使用“滤镜”时,鼓励学生尝试和老师不一样的效果;在第5步中,鼓励学生在海报合适的位置输入自己的主题,字体、形状和颜色自定等。当然,如果有完全开放的任务,还可以鼓励学生间互相合作,倾听他人意见,发现他人优点,集思广益,这样更能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
3 任务的评价
对于像图片加工的课,最后会提交一个电子作品,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最后完成的海报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文件上传系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上传成功后不光可以看到自己的作品,也能浏览其他同学已上传的作品,并能给予评价。同时,教师也能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打分。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和设计任务的初衷保持一致,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对于一些封闭性任务,如果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可以打一个基本分,如果,在一些半开放、开放性的任务,学生作出了变化和创新,那么在基本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上创新分。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评价海报作品时,如果跟着老师选择一样图片,完成相同的操作,那么最多能得3分,如果能选择其他主题和图片并完成相关任务,那么可以得4分,如果在图层属性设置、文字样式的设置以及色彩构图中具有创新的,那么可以得到满分5分。
当看着学生交上来的五花八门、形式各异的海报作品时,笔者惊叹学生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他们有的做到了教师想不到的东西,有时还自叹不如。如果教师强制学生制作出和自己一样的海报,虽然教学目标也能达成,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能也掌握了,但同时也磨灭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因此,在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时候,应该讲究一个宗旨,那就是求变求新,并且让学生也明确这一点。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李秀明,武怀生.“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应用—《Word 图文混排》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