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组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法对其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Npt、HS-CRP检测值的比较
CI组及LI组患者的Npt、HS-CRP在24h时呈现明显的升高,72h升高的程度最大,而7d时出现降低。CI组患者与LI组及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F=4.17,5.02,3.95;5.38,7.66,4.31,P<0.05);LI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4.45,2.68;4.06,5.24,3.18,P<0.05)。见表1。
表1三组研究对象不同时间Npt、HS-CRP检测值的比较(x±s,μg/dL)
2.2不同时间点CI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与Npt、HS-CRP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2可以得出,不同时间点CI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正相关于Npt、HS-CRP(P<0.05)。
表2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Npt、HS-CRP的相关性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颈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在脑梗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约为79%,而由于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破裂,加大了患者继发血栓形成的几率,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为脑动脉管腔严重狭窄[3]。脂质核心大而柔软、具有较薄的纤维帽为不稳定性斑块的特点,血流剪切应力作用于不稳定性斑块加大其破裂和继发改变发生的风险。报道表明,巨噬细胞和激活的淋巴细胞在不稳定性斑块中的数量明显升高。有报道表明,在IFN-r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增强中新蝶呤是一个特定的标志,其与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新蝶呤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易渗透入血液循环,患者脑动脉的病变情况可以通过对静脉血中新蝶呤的浓度进行测定而得到良好的反映,其特异性及相关性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比较更好[4,5]。炎症急性时相反应物C反应蛋白由肝脏进行合成及分泌,其产生是在白细胞介素6的刺激下进行的,在机体发生感染后出现明显的升高,达到高峰的时间为24~48h,在疾病治愈后C反应蛋白出现显著的降低[6]。临床上在对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的鉴别中一般将CRP作为一个首选的诊断指标来监测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急性期出现明显的升高,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其检测方法也不断的进步,HS-CRP目前已经具有相对较高的检出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中HS-CRP作为炎性标记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CI组及LI组患者的Npt、HS-CRP在24h时呈现明显的升高,72h升高的程度最大,而7d时出现降低。CI组患者与LI组及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LI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同时间点的Npt及HS-CRP均明显较高(P<0.05)。24h、72h、7d、14d、28d不同时间点CI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正相关于Npt、HS-CRP(P<0.05)。CI、LI两组患者的Npt及HS-CRP检测值均出现明显升高提示动脉粥样硬化这一慢性炎症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代谢、遗传等因素,包括急性血栓性脑梗死及LI在内的脑梗死的发生均为急性炎症过程,其是在慢性炎症背景下发生的。在患者发生脑梗死后Npt及HS-CRP均参与了血管毒性及神经细胞毒性过程,其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探讨。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