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脑梗死起病较快,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的改善。有报道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疾病中血清新蝶呤(Np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具有重要的作用[1,2]。本文回顾性分析来我院就诊的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探讨Npt及HS-CRP与其相关性,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8月~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发病时间均<24h,以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所有研究对象中包括脑梗死(CI)患者45例作为CI组,其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最小54岁,最大72岁,平均(61.7±10.2)岁。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27例作为LI组,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1岁,平均(63.4±10.8)岁;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4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0岁,平均(62.5±11.1)岁。三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①CT检测:头颅多层CT影像检查一般在发病后24~72h内进行。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包括大梗塞、中梗塞及小梗塞,其分型的标准为梗塞大于一个脑叶,对病灶横断面最大径进行测量,超过5cm为大梗死;梗死低于一个脑叶,最大径介于3.1~5cm之间为中梗死;介于1.6~3cm之间为小梗塞。低于1.5cm为腔隙性梗死。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入院后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公司,LOGQ400)对其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以11MHz作为检测时探头的频率,对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主干、分叉部、颈内动脉颅外段分别进行检查,对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测量于颈总动脉远端距分叉处2.0cm处后壁进行。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的测定于研究对象入院后24h内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CI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于3、7、14d及28d进行,并将评定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3标本的采集及相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后次日晨均空腹采集肘静脉血6mL,对照组的取血时间可以为任意天的早晨,离心(2000g,15min),将血清分离后放置于-20°C条件下待测,测定时使用的试剂盒均由美国ADL公司提供,Npt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对HS-CRP进行测定。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