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一件事物刚接触时,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新奇感,当时的吸引力是最大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件事的“回头率”将不断降低,慢慢视觉疲劳,直至熟视无睹。在数学教学中,这样喜新厌旧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大到用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小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一脉相承。这些都提醒教师:教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不能时时处处通用一个模式;教学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时时处处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学生“喜新厌旧”的学习心理。
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拓宽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和途径。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地安排相应的实践内容,使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笔者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先恐后,一节课就这样自然地进行下去了。
2.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认识并努力做到:重知识更重方法、重结果更重过程的价值追求。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因为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我们应该以知识这个载体,注重方法的训练,让学生拥有持续的学习力,这比学会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有人常说:教会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要比教会他一个公式重要得多。
在教学中,笔者一贯主张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努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当然,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矛盾的冲突,但又必须学会耐心的等待,等待的时候,表面即使“死一般的寂静”,我们一要坚信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火山爆发这前的前兆。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更爱动脑筋、提问题,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增强,在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各种学习能力得到有效训练,有益学生学习力的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造丰富而有新意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学习品格。进一步根据学习力生成和发展规律,在小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不同的策略,努力扬长避短,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