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年,我们提出: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在引导学生预习上下功夫。经过一个学年的探索和实践,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课前预习的确为课堂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期,在上学年搞好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们重点研讨以细读文本为抓手,提高教学实效。常言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若不深入细读文本,就不会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因此,我们在细读文本方面做了一些深入的探讨与尝试。
1立足整体,胸怀全局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果不细读文本,何以有自己的感受?没有自己的感受,又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首先,我们进一步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高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全面细致解读文本。
接着,通览全册教材。我们不急于马上教课文,而是纵观全书的单元主题、内容结构、能力训练要求,做到胸怀全局。
最后是细读文本,弄清每篇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价值取向、知识点、重难点和语文能力训练点。
2细读文本,把握教材
《于永正》老师说得好:“课文读懂了,方法随之也就有了。”是的,读中自有情和趣,读中亦有策与略。教辅资料只能是一个借鉴而已。细读文本才是最好的备课,这应该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注解吧。
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读,用心揣摩课文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只有反复细读课文,才能准确把握教材。只有细细品味教材,才能钻出文章味来;只有教师钻出味来,才能上出味来;只有教师读出味、读出情,才能引领学生读出味、读出情。
如细读课文《再见了,亲人》后,我们情不自禁发出感叹: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一个统领课堂教学问题横空出炉:“为什么说小金花、大嫂、大娘是志愿军的亲人?”围绕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书,自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深情朗读,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