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跨世纪新人,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石,就“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促进学生创新性学习”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研究与实践认识到整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 (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已成为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实践中,只有使教师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意义,在教学中自觉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整合,才能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培养公民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优势,正日益普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下,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性与网络特性结合,全方位信息交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量,容量大、速度快。在教学的实际活动中消除学生“畏学”、“苦学”、“难学”的心理。基于网络把声音、色彩、图像、文字、动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捷、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娱乐形式中,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表现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努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要求学生学会大量的获取信息,学会快速的处理信息。但无庸质疑,课堂教学所用的教材毕竟不同于网络信息,其内容精练简约,系统规范,涵盖的信息量不可能太多。而网络信息却无限的丰富,能无限的充实学科教材的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扩充教材内容,优化学科教材,加大学生信息量的获取,开阔学生课堂学习的视野。当然,这里的“扩充”和“加大”并不是数量上的简单累积,而应该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 以五年级下册《黄鹤楼送别》为例。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 首先利用网络搜索长江、黄鹤楼的风景图片以及文字说明。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感受黄鹤楼美景。教师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好课件,其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李白送别诗歌、文包诗内容、送别音乐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先互相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利用课件学习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反映古诗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略了诗歌的意境,读懂了诗歌,再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送别的诗歌呢?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和别出心裁的搭配,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优势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这就要求教师将“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无法代替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句话对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也是适用的,即只有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会贯通,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在当前的信息社会里,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在不断扩展,他们有能力参与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同时,这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另外,语文教学还渗透着情感因素,让学生参与多媒体的制作可以让他们的情感意志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学生最喜问乐见的形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 在教《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背景插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一个建议: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个PPT 。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便发动学生一起讨论、创意和制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选择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再配上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插图和画面,很好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这个主题。当这个PPT在班上播放时,大家都深深地被这母子情感动了。学生参与设计的过程也是自己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高涨,不仅很好地体会了课文的蕴涵的意思,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单纯抽象文字填灌式的教学模式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超越时空限制,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生动、具体与真实、形象的多维化、立体式的课文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同时并用,大大发展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并发展个性爱好,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理想化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他们的智慧与潜能,培养他们的良好思维品质,尤其是提高他们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的多种学习渠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习效率,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必然会给学科教学的组织架构、教学方法与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教师的创造天赋和设计天赋将会得到最完美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 《中国电化教育》 [2]《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 祝智庭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马佳宏 [4]《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学习效益的研究》 廖家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李克东 [6]《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宋巍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