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巩固硬实力,夯实农村社区建设基础
1、制定标准,科学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和社区的需求,在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上,首先是区位调整、结构调整、公共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建的详细规划和具体实施,根据建制村的辖区面积、人口数量及人口居住的分散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一村一策”的实施规划,选择一村多社区、多村一社区或者一村一社区的模式,结合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农村公共服务规划以及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农村人口变动、资源整合、生产生活发展、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社区规模、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在制定农村社区建设方案时应充分认识农村社区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积极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避免盲目攀比,做表面文章,搞变相开放,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农村社区建设的资金需求很大, 仅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缺少经济来源, 社区就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可以说资金的不足是当前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障碍。实现国家资金大力扶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加快农村资源整合、组织村民积极自筹等多方联手的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农村社区基础建设投入不足, 经费短缺, 社区建设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的问题,保证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农村社区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打造坚实基础。首先,在村庄选址上要慎重,宜居是前提。村庄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充分考虑丘陵、 平原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坚持“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既要适合村民居住,又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其次,家庭住房建设既要节约成本又要保质保量。农村社区建设应首先考虑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整治改建为主、新建村庄为辅的思路,根据规模经济原理,统一建设公寓式或联排式小康住宅区,以节省建设资本。社区住房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房屋建设标准的规定执行,做到规划有序、结构合理、宽敞整洁,保障居民的各项居住权益,使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同时还应尊重地方习俗,保护历史文化遗址,保留当地特色建筑传统。第三,配套设施要健全,搞好基础设施的分布规划建设。根据各社区的经济实力、 地理状况及区位发展前景等进行科学测算与实际规划,解决好道路、交通、网络、水、电、气、暖、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配套设施,搞好环境保护和绿化工作,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打造高效、节能、环保、健康的居所,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成果。
二、提升软实力,丰富农村社区建设内涵核心期刊 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盖房修路、搞好绿化美化,更为重要的是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不断丰富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提升农村社区建设的软实力,协调推进社区的全面建设。 1、制度和能力的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建设过程,还是国家城市反哺农村,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缩小贫富差距等公共政策的落实过程,所以农村社区建设,要引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社区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农村社区各项工作制度,扩大社区民主,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紧紧围绕民主政治建设和保证社区居民自治的中心思路,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健全民主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充分发挥社区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实现农村社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标。但自治并不是不要政府,而是要厘清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区建设要靠政府来扶持,靠政府提供活动经费;另一方面社区活动行为也要靠政府来规范。农村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村(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下,根据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农村社区结构的重新调整,包括社区区位、人口户籍、产业、组织、管理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和建设。选用能为村民办实事,廉洁敬业的带头人,通过对农村社区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开拓创新的社区干部队伍,并依法公开村务,接收群众监督。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建立包括就业、养老、医疗、教育、安全、社会救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建立教育培训和就业保障机制,开设形式灵活多样、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订单式”、“技能型”和“创业型”的就业培训,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加强农村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大病风险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做到困有所济,灾有所救,使更多的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在社区教育方面,优先增加公共教育投入,调整优化各类教育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村、镇辐射,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解决社区居民的后顾之忧,才能坚定投入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使农村社区建设的步伐走的更稳更好更快。 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农村社区网络建设、文化体育建设、平安法制建设、成立卫生、环保、粮食协会等专业团体、组织成立自愿者服务队伍等等内容,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型农村社区应该是服务性社区,重点和特点就在其“服务性”三个字上,服务设施建设要突出抓“七个一”工程,即办好一所村民学校、一所幼儿园、一个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个图书馆、一个村民文化娱乐中心、一个村医疗所、一个体育健身场所。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要充分利用市场、行政、志愿和互助等多种运行机制,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探索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和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服务体系,通过有偿、低偿、无偿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治安、文体等各种便民服务。 三、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社区示范作用 农村社区建设应采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方法。农村社区建设是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再加上各地情况的差异性,需要再实践中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应高度重视发挥农村社区建设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在探索中的成功经验,正视出现的问题和教训,以点带面,促进整个工作的全面开展。在新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政策和地域等特点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乡镇都搞起来,对于经济基础较好、人民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区要积极扶持和培养,建设规模和标准上可以高一些,而经济水平低、农民参与热情不高的可以慢一些稳一些,有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政府的投资和辅助,不能单靠市场自发的调节,在养老、保险、公共卫生、公共设施等领域给予扶持,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否则,部分社区永远都赶不上其他社区的水平,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是不利的。农村社区建设实行“以点带面”就像改革开放初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道理。当然,“以点带面”并非“以点代面”,如果农村社区建设单纯是打造亮点,是某些人搞的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那就失去了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树立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的真正价值,逐步推进,稳步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惠泽万千农民的好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起步比较晚,经验还不足,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引导,广泛参与,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