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乐府诗集卷三》乐舞资料整理分析

时间:2016-09-10 15:27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钱雨丫欣 点击:
【摘要】有关郭茂倩的身平家世,记载极少。不仅史籍无传可考,就连煌煌百卷《乐府诗集》也未留下当时的续跋一类文字。现在可见关于郭茂倩身平记载最早的是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云:茂倩,侍读学士劝仲褒之孙,昭陵名臣也,本军须城人,有子源中、源明。
  【摘要】有关郭茂倩的身平家世,记载极少。不仅史籍无传可考,就连煌煌百卷《乐府诗集》也未留下当时的续跋一类文字。现在可见关于郭茂倩身平记载最早的是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云:茂倩,侍读学士劝仲褒之孙,昭陵名臣也,本军须城人,有子源中、源明。茂倩,源中之子也。但未详其官位所至。而迄今为止关于郭茂倩最详尽的资料则见于清陆心源《仪顧堂续跋》卷。《乐府诗集》是产生于《诗经》、《楚辞》、《文选》、《文苑英华》之后的一部重要的文学总集。全书一百卷,收宋以前乐府诗共5290首,其中有主名的作品3793首,作者576人;无主名的作品1497首,它是一部按音乐品种划分类属的总集。每一部类前有总序,辨明分类标准及乐制沿革,各部类之下的小类则有分序,每一小类皆由众多曲调名及歌词组成,各类曲调名一般都有相关题解;在同一曲调名下,依作品时代的先后顺序,将所录古辞置前,凝作列后,若古辞已亡,但其曲调仍有较大影响者,则在题解中加以说明。从横向来看,则可将《乐府诗集》看作“题解”和“歌辞”的组合体。“题解”包括十二部之类总序,各部类下小类之分序,各调名之题解“歌辞”则是各曲调的演唱文本及后人擬作可称“擬歌辞”。
 
  【关键词】题解;歌辞;诗歌总集;郭茂倩
 
  一、皇雅三首
 
  1、作者简介(无主名的作品)
 
  2、作品概述
 
  《隋书·乐制》提到详细解释宫廷之中,皇帝出行的用乐考究。同时并举例乐曲中歌辞所表达出当时宫廷的时代风貌,侧面体现了隋人从沧海横流的南北朝归于统一,废弛多年的封建礼教尚未在上层建筑中确立其统治地位,所以通过音乐教化民众巩固统治阶级的权力。隋代诗歌总体上呈现出的应该说是混沌未分的原始状态。从作品中的歌词看来是祭祀音乐,但隋朝由于立朝时间短暂,在文学方面建树不多,但最高统治者对文学的倡导有助诗歌的兴盛。
 
  3、原文
 
  《隋书·乐志》曰:“皇帝出入奏《皇雅》,取《诗·大雅》云‘皇矣上帝,临下有赫’也。二郊、太庙同用。”帝德实广运,车书靡不宾。执瑁朝群后,垂旒御百神。八荒重译至,万国婉来亲。华盖拂紫微,勾陈绕太一。容裔被缇组,参差罗罕毕。星回照以烂,天行徐且谧。清跸朝万宇,端冕临正阳。青绚黄金繶,衮衣文绣裳。既散华虫采,复流日月光。
 
  【涤雅】
 
  《隋书·乐志》曰:“牲出入奏《涤雅》,取《礼记·郊特牲》云‘帝牛必在涤三月’也。二郊、明堂、太庙同用。”将修盛礼,其仪孔炽。有腯斯牲,国门是置。不黎不〈疒酉〉,靡愆靡忌。呈肌献体,永言昭事。俯休皇德,仰绥灵志。百福具膺,嘉祥允洎。骏奔伊在,庆覃遐嗣。
 
  【牷雅】
 
  《隋书·乐志》曰:“荐毛血奏《牷雅》,取《春秋左氏传》云‘牲牷肥腯’也。二郊、明堂、太庙同用。”反本兴敬,复古昭诚。礼容宿设,祀事孔明。华俎待献,崇碑丽牲。充哉茧握,肃矣簪缨。其膋既启,我豆既盈。庖丁游刃,葛卢验声。多祉攸集,景福来并。
 
  4、歌辞部分分析
 
  题解中提到皇帝不论远出外行,还是出席典礼宴会都要奏响《皇雅》这部作品。《诗·大雅》中所引用的典故,皇帝的地位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何等的赫赫之势,在二郊太庙都同奏《皇雅》这首作品。歌辞大义都在描述皇帝的统治给百姓带来了福音和恩泽。
 
  【涤雅】这部歌辞取自《礼记·郊特牲》主要所描述的是,举行国家祭祀大典之时遵从孔子儒家提倡的雅乐,用于仪式之中。其中歌辞所表达的含义是为天下太平祈福,祈求上天庇佑黎民百姓。
 
  【牷雅】这部歌辞取自《春秋古氏传》,在祭祀大典上要杀牛羊猪一些祭品,表示对神灵的敬畏和赤诚,伴随着音乐要举行这种活动。因此祭祀的物品伴随着音乐更加体现祭祀大典的庄重和盛大。也有寄予着人们对于神灵眷顾的期许。
 
  二、諴雅三首
 
  1、作者简介(无主名的作品)
 
  2、作品概述
 
  这部诗歌所叙述的是皇家国宴之中,皇上对于有功德文臣武将进行加冕赏赐。而词中所叙述的文意来看,所演奏的音乐是雅乐。
 
  3、原文
 
  《隋书·乐志》曰:“降神及迎送神奏《諴雅》,取《尚书·大禹谟》云‘至諴感神’也。南郊降神用‘怀忽慌’,北郊迎神用‘地德溥’,二郊、明堂、太庙送神同用‘我有明德’”。怀忽慌,瞻浩荡。尽諴洁,致虔想。出杳冥,降无象。皇情肃,具僚仰。人礼盛,神途敞。僾明灵,申敬飨。感苍极,洞玄壤。地德溥,昆丘峻。扬羽翟,鼓应〈申东〉。出尊祇,展诚信。招海渎,罗岳镇。惟福祉,咸昭晋。我有明德,馨非稷黍。牲玉孔备,喜荐惟旅。金悬宿设,和乐具举。礼达幽明,敬行樽俎。鼓钟云送,遐福是与。
 
  【献雅】
 
  《隋书·乐志》曰:“皇帝饮福酒奏《献雅》,取《少牢馈食礼》云:‘祝酌授尸。主人拜受爵。’《礼记·祭统》云:‘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今之饮福酒,亦古献爵之义也。二郊、明堂、太庙同用。”神宫肃肃,天仪穆穆。礼献既同,膺此釐福。我有馨明,无愧史祝。
 
  4、歌辞部分分析
 
  题解中提到,国家祭祀大典所演奏音乐所使用的乐器:①怀忽慌、地德溥:所指的是燕乐中所表演的舞蹈名称;②羽翟:舞姬跳舞时所拿的道具;③鼓④金悬⑤鼓钟:都所指八音分类法中的乐器;
 
  歌词描述的是王公大臣互相举杯换盏,庆祝各自加官封爵。这时所用的这种燕乐所在《礼记·祭统》也提到“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二郊、明堂、太庙同用这种音乐,并且这首诗歌的含义是:王公大臣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应当接受皇帝的奖赏。
 
  三、禋雅二首
 
  1、作者简介(无主名的作品)
 
  2、作品概述
 
  从祭天仪式开始的演奏曲到结束为庆贺祭奠圆满完成而演奏的乐曲,包括歌辞中提到的《禋雅》。祭天起源于商周时期的雅乐,至明代初期形成了完整的祭司音乐体系——韶乐。祭天乐舞是祭天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礼仪性的音乐伴随人类祭司活动的发生随之发展。它融礼、月、歌、舞为一体,不仅表现出祭天大典的肃穆、虔诚的精神而且还是一种嘉乐齐鸣的氛围。
 
  3、原文
 
  《隋书·乐志》曰:“燎埋奏《禋雅》,取《周礼·大宗伯》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书》曰‘禋于六宗’也。就燎用‘紫宫昭焕’,就埋用‘盛乐斯举’”。紫宫昭焕,太一微玄。降临下土,尊高上天。载陈珪璧,式备牲牷。云孤清引,栒虡高悬。俯昭象物,仰致高烟。肃彼灵祉,咸达皇虔。盛乐斯举,协徵调宫。灵飨庆洽,祉积化融。八变有序,三献已终。坎牲瘗玉,酬德报功。振垂成吕,投壤生风。道无虚致,事由感通。於皇盛烈,比祚华、嵩。
 
  4、歌辞部分分析
 
  《隋书·乐志》提到祭天时以焚烧祭物来祈求得到上天的接纳,希望神灵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诚心,依次祈求来年风田雨顺,国泰民安。《书》中提到“礼于六宗”也有相似的记载。
 
  四、梁南郊登歌二首
 
  1、作者简介
 
  作者沈约是南朝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宋文帝元嘉中,南郊始设登歌,庙舞犹阙。乃诏颜延之造天地郊登三篇,大抵依仿晋曲。
 
  2、作品概述
 
  其次,梁南郊登歌,经历史推测,梁是地方名词,南郊可能就是位于南方,登歌就是朝廷上朝时所演奏的宫廷礼乐,主要表现皇帝上朝时的庄严,威武以及那种显示廉政,公正之感,当时用音乐烘托政治方向,可谓显示出音乐为政治所服务的效果。
 
  3、原文
 
  登歌者,祭祀燕飨堂上所奏之歌也。《礼记·明堂位》曰:“升歌《清庙》,下管象《武》。”《仲尼燕居》曰:“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以相示。”《郊特牲》曰:“奠酬而工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周礼·大师》职曰:“大祭祀,帅瞽登歌,令奏击拊。”《小师》曰:“大祭祀,登歌击拊。”《尚书大传》曰:“古者帝王升歌《清庙》,大琴练弦达越,大瑟朱弦达越,以韦为鼓,不以竽瑟之声乱人声。《清庙》升歌,歌先人之功烈德泽。苟在庙中尝见文王者,愀然如复见文王。故《书》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此之谓也。”按登歌各颂祖宗之功烈,去钟撤竽以明至德,所以传云其歌之呼也。曰:“於穆清庙。”於者,叹之也。穆者,敬之也。
 
  清者,欲其在位者遍闻之也。《隋书·乐志》曰:“《大戴》云:‘《清庙》之歌,悬一磬而尚搏拊。’在汉之世,独奏登歌。近代以来,始用丝竹。旧三朝设乐,皆有登歌。梁武以为登歌者,颂祖宗功业,非元日所奏,於是去之。后以其说非通,复用於嘉庆。后周登歌,备钟磬琴瑟,阶上设笙管。隋亦因之,合於《仪礼》荷瑟升歌,及笙人立於阶下,间歌合乐,是燕饮之事也。祀神宴会通行之。若大祀临轩,陈於坛之上。若册拜王公,设宫悬,不用登歌。释奠则唯用登歌而不设悬。梁南北郊、宗庙、皇帝初献及明堂,遍歌五帝,并奏登歌。”暾既明,礼告成。惟圣祖,主上灵。爵已献,罍又盈。息羽籥,展歌声。僾如在,结皇情。礼容盛,樽俎列。玄酒陈,陶匏设。献清旨,致虔洁。王既升,乐已阕。降苍昊,垂芳烈。
 
  4、歌辞部分分析
 
  “登歌”亦作“登哥”,升堂奏歌。古代举行祭典,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礼记名堂位》所提到:“升堂是奏《清庙》,下朝时走《武》。”《仲尼燕居》说:刚进入写文章的门道都是表现感情;升堂时奏歌表现做官的人的清廉,其整篇文章的大意应当是皇帝上朝时所演奏如此类的音乐。在古代举行祭典中,大朝会时,乐师登堂而歌。乐礼活动中升歌而歌,因此有称为“升歌”,《乐府诗集》:登歌者,祭祀燕飨堂上所奏之歌也。《礼记》:“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
 
  五、梁北郊登歌二首
 
  1、作者简介(无主名的作品)
 
  2、作品概述
 
  祭祀的礼器已经摆好,一切祭祀物品就绪摆放。盛典即将开始,每个人都有条不紊的准备好各自的工作等待开始,剩下的就是等待发号命令开始进行礼仪大典的奏乐,歌词唱到一切礼仪准备就绪,神灵降临是毫无征兆的,但是祭祀的食物承载了神灵的意志。
 
  歌赤帝,赤是红色,歌辞中有所喻意,红色的火焰,这种点亮黎明百姓的希望之火永远熊熊燃烧。其后的歌黄帝,歌白帝,歌黑帝都喻意者统治阶级造福于百姓,为百姓做出了伟大的功绩。
 
  3、原文
 
  方坛既坎,地祇已出。盛典弗愆,群望咸秩。乃升乃献,敬成礼卒。灵降无兆,神飨载谧。允矣嘉祚,其升如日。至哉坤元,实惟厚载。躬兹奠飨,诚交显晦。或升或降,摇珠动佩。德表成物,庆流皇代。纯嘏不愆,祺福是赉。
 
  【歌黑帝】
 
  德盛乎水,玄冥纪节。阴降阳腾,气凝象闭。司智莅坎,驾铁衣玄。祁寒坼地,晷度回天。悠悠四海,骏奔奉职。祚我无疆,永隆人极。
 
  4、歌辞部分分析
 
  据歌辞分析得出考证,宫廷音乐的实践与专门写作的联系是从正史乐志开始的。由于乐志是国家认可的音乐文本,其对象是历代的宫廷音乐,乐志与宫廷音乐实践的关系是反映的关系与被反映的关系,因此,宫廷音乐从两个主要方面决定了乐志的写作:一是宫廷音乐的性质;二是宫廷音乐的实践空间。就宫廷音乐的性质来讲,他主要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是实践特点是雅乐,重点在郊祀音乐和宗庙音乐,亦包括鼓吹,朝会等礼仪音乐。
 
  根据沈约所创作的这首诗歌,他运用于雅乐,一面继承有远古图腾及巫术等宗教活动中的乐舞及祭祖性音乐,一面有约入有民间世俗音乐,从而形成了一种历史的与当时的,宗教性音乐与世俗性音乐同时并存的“二元”音乐现象。雅乐观念即保留有原始宗教意识,又注入有以建立人和社会秩序规范的古代理性主义精神。
 
  六、郊庙歌辞四
 
  1、作者简介(无主名的作品)
 
  2、作品概述
 
  【周祀圆丘歌】
 
  北周宫廷音乐建设也经历三个阶段。北周初,承北魏音乐为第一阶段,明帝践作后,“革魏氏为乐,而为至秦雅正”为第二年阶段,周武帝造“天和乐仪”于“南郊,云坛,太庙,俱用六舞”,造“六代乐”“建德朝会乐仪”于是正定雅音为郊庙乐创造旋律,颇得其道为第三阶段。
 
  3、原文
 
  【周祀圆丘歌】
 
  《隋书·乐志》曰:“周祀圆丘乐:降神奏《昭夏》,皇帝将入门奏《皇夏》,俎入、奠玉帛并奏《昭夏》,皇帝升坛奏《皇夏》,初献及初献配帝并作《云门之舞》,献毕奏登歌,饮福酒奏《皇夏》,撤奠奏《雍乐》,帝就望燎位、还便坐并奏《皇夏》。”
 
  【昭夏】
 
  重阳禋祀大报天,丙午封坛肃且圜。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来下风肃然。王城七里通天台,紫微斜照影徘徊。连珠合璧重光来,天策暂转钩陈开。
 
  【皇夏】
 
  旌回外壝,跸静郊门。千乘按辔,万骑云屯。藉茅无咎,扫地惟尊。揖让展礼,衡璜节步。星汉就列,风云相顾。取法於天,降其永祚。
 
  4、歌辞部分分析
 
  《隋书·乐志》提到『周围祭圆丘乐,天降神灵奏六代乐舞的《昭夏》,皇帝进入仪式典礼奏《皇夏》,仪式开始奏《云门之舞》,饮酒奏《皇夏》,总之,宫廷音乐主要局限于宫廷和与皇帝成员活动相关的场合。从成本上说,局限于礼仪政治的活动场所,这种唱歌的空间是狭窄的,音乐的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也都是十分有限的。
 
  【参考文献】
 
  [1]李方元.中国宫廷音乐与书写[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霍然.隋唐五代诗歌史论[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3]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