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黄石街0~3岁户籍儿童和居住在黄石街满3个月的常住儿童及其家长。
1.2方法
(1)采用WHO推荐的用于估计接种率的按概率比例抽样方法(PPS抽样方法),从黄石街14个社区(村委)中随机抽取3个社区(居委),按0~1岁、1~2岁、2~3岁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抽取40名常住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2)资料整理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资料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
1.3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情况、0~3岁“六苗”接种情况、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及相关传染病的知识知晓情况、儿童未及时接种的原因等。
1.4评价标准
及时接种的判断:按卫生部规定的免疫起始月龄和接种时间间隔开始接种,并在1个月内或完成最后1剂向后推迟1个月完成全程接种。即卡介苗在出生1个月内完成;乙肝疫苗首针在24h内接种,其他两针在6个月内完成;脊灰疫苗三剂在出生后5个月内完成,百白破三针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初种在出生9个月内完成;乙脑、含麻疹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加强在出生后24个月内完成为及时。
2结果
2.1“六苗”接种情况和及时接种情况
管理后,六苗全程接种率从管理前90.00%上升到97.50%,六苗及时接种率从84.76%上升到9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各单苗看,“六苗”基础性免疫管理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加强免疫管理后全程接种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卡介苗和乙肝外,其他疫苗管理前后“六苗”及时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年龄段儿童“六苗”及时接种情况
0~1岁、1~2岁年龄组管理后及时率比管理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2~3岁年龄组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和变化情况
儿童家长计划免疫、传染病知识总体知晓率管理后比管理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影响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的多因素分析
以2012年调查儿童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为应变量,及时接种赋值为0,非及时接种赋值为1,在α=0.1检验水平下,对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知识知晓率、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时间3个变量对儿童六苗全程及时接种率有影响(P<0.05)。将上述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引入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知识得分、接种间隔时间是影响儿童接种及时率的保护因素,说明提高相关知识知晓率、间隔时间不要太短能提高及时接种率,接种次数是危险因素,说明接种次数越多,接种及时率越低。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