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基于以上理念,数学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一导观察身边事物,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论文发表只要我们稍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数学,如果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心理特征等,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存在魅力,他们必定会兴趣大增,既而学习数学。例如,在教“我们的校园”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边看、边数、边谈话,结合具体事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促使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发现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二再现熟悉生活背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几乎都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而且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而开放。因此,教师要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创设两者相结合的情境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教“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首先我用“变形金刚”这个学生非常熟悉的玩具引入课题,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接着,我给每一个学生一套立体图形学具,学生接到后发现只不过是一些药盒、易拉罐、皮球等,如此而已,有什么巧妙之处呢?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更加强烈了。这时,我不急于讲授新知识,只是引导学生像玩“变形金刚”那样随心所欲地在课桌上摆弄,看一看,摸一摸,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可热闹了,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全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对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有了全面的了解。
又如教《认识人民币》,一开始我用小朋友经常存钱的储蓄罐引入并提问:“看到储蓄罐你会想到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之后,让学生猜猜买这个储蓄罐需要多少钱?由此引到人民币的认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把儿童生活中的事物和数学联系起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或用过哪些人民币?列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钱?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到生活有趣,数学真有趣。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