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的早期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6例经穿刺抽吸和临床证实的不典型肝脓肿病例CT资料。结果 :CT平扫所有病变呈现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影,大部分病变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可表现为“簇形征”或“蜂窝征”,病灶内呈斑片状强化,或见“边缘强化征” 等。结论: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表现无特征,动态增强扫描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诊断的准确性。
【关键词】 肝脓肿;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特征分析
肝脓肿可由细菌、寄生虫或真菌引起[1]。肝脓肿坏死、液化,形成腋腔后,典型的肝脓肿在增强扫描上常表现为单环、双环或三环征的脓肿环,它的出现是提示脓肿诊断较为可靠的依据[2]。但早期脓肿尚属蜂窝组织炎阶段,病灶尚未液化坏死或仅有小部分液化坏死,其密度近似软组织,缺乏典型肝脓肿征象,往往容易与肝内肿瘤的占位混淆。本文回顾性分析36例不典型肝脓肿,探讨其CT征象及相应病理基础,以期加深对肝脓肿CT征象的理解,提高诊断正确率。化学论文发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36例不典型肝脓肿病例的CT资料,男22例,女14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2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乏力、上腹疼痛、肝大及触痛、白细胞增高等,其中2例伴胆系结石、感染。本组36例中,34例经手术穿刺、引流证实,2例通过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直至消失。
1.2 CT检查技术 CT扫描均采用PHILIPS BRILLIANCE型CT机,扫描前常规口服1.5 %的泛影葡胺800 mL充盈胃肠道。36例均作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层厚为5 mm。扫描范围自膈顶到肝脏下缘。动态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速率3 mL/s,造影剂为优维显,用量1.5 mL/kg体重。自肘静脉开始注药时起延迟25 s、50 s及100 s分别进行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扫描层厚5 mm。CT平扫分析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内部结构;增强扫描分析病灶有无强化、强化程度及出现、持续时间,病灶大小、数目及内部结构变化以及周围肝组织增强表现等。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形态 位于肝右叶22例,其中单发20例,多发2例。肝左叶14例,均为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9例,不规则形7例,病灶大小为3~8 cm。合并右膈下脓肿及右胸腔积液2例,肝内胆管积气4例。
2.2 平扫表现 病灶边界清楚22例,边界模糊14例。病灶呈密度不均低密度影24例,CT值14~42 Hu。病灶呈大致均匀略低密度影12例,CT值28~34 Hu。
化学论文发表
2.3 增强扫描表现 病灶边缘改变:36例中有28例增强后边缘可见环状或环带状强化,边界变为模糊;6例边缘无强化,边界变为清楚;另2例仍模糊不清。病灶内强化特征:增强后所有病灶内均可见不同程度强化,CT值升高14~36 Hu。根据强化所见,把细菌性肝脓肿的早期CT增强征象归纳为以下几种:(1)蜂窝征:即在斑片状强化的病灶内可见蜂窝状低密度影,本组见16例 (44.5 %)。(2)簇形征:即在低密度的病灶内见树丛状或花瓣状强化影,本组见9例(25.0 %)。(3)单房或多房影:即于斑片状或不规则状强化的病灶内,见较大的圆形或类圆形、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本组见7例(19.4 %)。(4)斑片状强化:即平扫呈略低密度的病灶,增强扫描后呈斑片状明显强化,类似于血管瘤早期强化表现,但本病强化持续的时间较短,10~15 min延迟扫描病变内强化已完全消退,本组见4例(11.1 %)。
3 讨论
3.1 感染途径及病程经过 肝脓肿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大类,以细菌性多见。感染途径多见于胆道感染,直接蔓延至肝脏;其次为腹腔内其它脏器感染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或者全身各部位感染经肝动脉进入肝脏,后者常有败血症。肝脓肿形成大致分为化脓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和脓肿形成期,化脓炎症期病理为肝组织的局部炎症、充血、水肿;脓肿形成初期肝组织开始坏死,部分液化;脓肿形成期脓腔坏死液化彻底,脓肿壁形成,脓肿壁由纤维肉芽组织或炎症充血带形成,脓肿周围肝组织往往伴有充血水肿 [3]。
3.2 不典型肝脓肿CT征象及病理基础 不典型肝脓肿主要为脓肿早期蜂窝组织炎阶段,脓肿部液化或者为多房脓肿,腋腔内由纤维肉芽组织或未坏死的肝组织形成房内分隔。因而CT平扫,病灶密度近似软组织而明显高于水。小部份坏死液化区CT值可略高于水。因灶周充血、水肿,致病灶境界不清。脓肿早期,蜂窝组织炎阶段,小部分坏死液化灶与炎症组织混杂相间存在,增强扫描这些细小的脓肿内无强化,脓肿壁及分隔由炎性肉芽组织构成,故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可高于肝组织,且强化持续时间长。
3.3 CT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本组24例平扫示密度不均,12例为密度均匀低密度影,从CT平扫所见很难与肝内其它占位病变的表现鉴别。但许多作者研究认为“蜂窝征”或“簇形征”的出现对细菌性肝脓肿的早期诊断具有特异性[4-6]。本组中出现“蜂窝征”或“簇形征”者共25例,占69.4 %,可见在细菌性肝脓肿的早期CT表现中,此征象的出现率更高。有作者认为脓肿部位胆管积气是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特有征象,它是由于产气杆菌的感染或化脓性肝内胆管炎导致胆管扩张积气所致,本组4例也因合并胆管内积气而能作出正确诊断。化学论文发表
不典型肝脓肿应与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和肝血管瘤鉴别。不典型肝脓肿和肝癌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5]。肝癌强化特征是快进快出,大的肝癌中心液化坏死时可貌似肝脓肿,鉴别点为肝癌坏死区一般位于病灶中央,形态不规则,密度高于脓液,病灶边缘较厚显凹凸不平,增强后病灶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更清楚。转移性肝癌表现多样,典型表现为牛眼征,其中囊性转移灶边缘有强化,如单个转移灶或数目较少可与肝脓肿混淆,仔细分析强化特征,结合有无原发肿瘤病史可资鉴别。肝血管瘤增强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一般不会与肝脓肿混淆,有时造影剂量不足或扫描时机不当,造成增强CT表现不典型可导致误诊。肝脓肿CT诊断应结合临床,绝大多数病例有发热、恶寒、肝区疼痛及叩击痛以及白细胞增高、肝硬化不明显、AFP阴性等临床指标可作为参考。
总之,不典型肝脓肿CT平扫为低密度占位,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峰窝状分隔及边缘强化,强化程度可高于正常肝组织,强化持续时间长,为其特征。结合有关临床资料,CT扫描对不典型肝脓肿能作出正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Krige JE,Beekingham IJ.ABC of diseases of liver, pancreas, and biliary system[J].BMJ,2001,322(7285):537-540.
[2] 易亚辉,周建胜.CT增强扫描诊断早期细菌性肝脓肿[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4(2):112-115.
[3]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321.化学论文发表
[4] 陈学春.肝脓肿的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9):818-819.
[5] 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脾胰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8.
[6] 王松,李子祥,孙成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引流的效果[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6,42(4):304.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