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电话
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 > 写作指南 > 论文范文 >

浅论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的关系   

时间:2016-10-26 09:45来源:www.hexinqk.com 作者:周彦池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对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两者深远的历史关系、相通的审美关系以及相互间融合与促进的关系来探究诗与舞之间的密不可分。 【关键词】清平调词;霓裳羽衣;审美;文化;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诗词和舞蹈文化源远流
 
  【摘要】本文通过对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两者深远的历史关系、相通的审美关系以及相互间融合与促进的关系来探究诗与舞之间的密不可分。
 
  【关键词】清平调词;霓裳羽衣;审美;文化;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诗词和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唐代是我国历史上诗词和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此涌现出不少的大家及其优秀的作品。在舞蹈领域,杨贵妃所表演的舞蹈《霓裳羽衣》堪称一绝。诸多文人墨士在诗歌中重现了此舞,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诗仙”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二者在创作之初就联系密切,后来更是为人们留下了“闻诗起舞”、“见舞忆诗”的印象。
 
  一、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的概述
 
  1、概述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是“诗仙”李白的著作。史料记载,这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所做。唐太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牡丹花,以著名乐师李龟年为首,挑选了十六名最佳乐工,各执乐器准备演奏咏唱助兴,唐玄宗说:今日赏名花,对妃子,不能再唱旧词了。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诗中,将牡丹花和杨贵妃交织在一起来描绘,赞美。花即人,人即花。人面花容交相辉映,同蒙君主的雨露恩泽,语浓词艳,流光溢彩,花光满眼,人面迷离。
 
  2、概述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
 
  唐代名舞《霓裳羽衣》是我国古代舞蹈中的代表作品,传说是唐玄宗李隆基梦见自己到了月宫,听到了美妙的仙乐,只见百人素练霓裳羽衣而舞,心中暗自记下,带回人间。之后又根据《婆罗门曲》改编而成。后来,一代舞蹈家杨玉环根据这段乐曲创造成舞蹈,取名为《霓裳羽衣》。舞蹈从音乐,动作,服饰等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仙境,是道家“羽化登仙”之宗教思想的形象化。中唐诗人白居易在描写当时宫廷里表演此曲时,舞者“不著人家俗衣裳,虹裳霞帐步摇冠。”俨然是一副仙女的装扮。其舞姿也是“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看来,此景与月宫神话还是相吻合的。
 
  二、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的关系
 
  1、两者深远的历史关系
 
  (1)诗与舞的不解之缘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诗仙著词,贵妃执舞,才有了千古佳作《霓裳羽衣》。无独有偶,在建国后的十七年中,曾有不少经典的舞蹈作品,如《荷花舞》、《葵花舞》、《丰收歌》都以其独特的舞蹈语言和诗词的意境感染了广大欣赏者,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舞蹈艺术美的享受,同时也得到了诗词美的熏陶。
 
  (2)诗与舞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依存
 
  舞蹈与诗词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内在的历史渊源,促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互相渗透,互相借鉴,互相融合。我们可以把此诗此舞的关系定界为“诗赋予舞内涵,舞赋予诗形象。清平调词三首语语浓艳,字字流葩写杨贵妃事。此诗的绝美造就了经典之作《霓裳羽衣》。“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看着那漂浮的五彩流云,便想到那是凑拥着她丰满玉容的美丽衣裳;观赏那国色天香的牡丹,便想到那是她如花似玉的美貌。
 
  2、两者相通的美学关系
 
  (1)诗舞相同的审美性
 
  舞蹈与诗词之间本身就是有着鲜明艺术特征的艺术门类,中国古典诗词与中国古典舞蹈有着相通的审美性。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想”字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是把衣裳想象成云,把容貌想象成花。这其中透露者诗人对杨玉环美貌的赞赏,诗人毫无保留的创作了这种绝美的意境。下面,诗人的想象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住的群玉山、瑶台。诗人说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看到吧!诗人不露痕迹的把杨妃比作仙女。杨贵妃舞蹈《霓裳雨衣》并不是单纯通过技术技巧展现的,它巧妙地借用了清平调词三首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的审美理论加以编排表演,使得舞蹈的艺术审美被大大激发出来。《霓裳雨衣》中杨妃装扮正是诗中的仙女,美丽、端庄、雅致。杨妃独特的表演使得《霓裳雨衣》的审美情感层次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因此,这时候的舞蹈与诗词已经巧妙的达到了相通的审美性。
 
  (2)诗舞相融的文化性
 
  杨玉环舞蹈《霓裳羽衣》是唐代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其舞蹈结构清晰,从仙女般的轻盈到急促强烈的跳动,充分展示着浪漫的风格神韵和向往成仙长生不老的思想,蕴含了浓郁的道家意识。李白清平调此三首字里行间无不展现着道家所推崇的自由浪漫。盛唐的博大、开放与充分的自信,使得《霓裳羽衣》与清平调词三首堂而皇之地登入了道教“瑶子”们的大雅之堂。《霓裳羽衣》在开始的婉转舞蹈动作之后,又加入了快速的节奏,杨玉环表演出剧烈,快速收放的大幅度的腾、踏、转等动作;最后舞蹈在乐曲的长引声中结束,以舞蹈的轻盈来对付诗词的超凡脱俗。轻歌曼舞时让人觉得文雅清新,而热烈快舞时又使人新热情扬,传统舞姿的柔媚与西域舞风的明朗、活泼相交融,形成了既保持有本民族舞蹈神韵又融入外来风情的独特风格的《霓裳羽衣》。
 
  3、两者之间相互融合与促进的关系
 
  (1)诗与舞的融合
 
  诗词是诗人心灵旋律的语言表达,舞蹈是舞蹈意蕴的外显。舞蹈用自我肢体演绎生命的律动,演绎创作者内心的精神旋律。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盛世时期,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在当时的统治中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唐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乐舞和诗词的繁盛。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中,作为人体的艺术《霓裳羽衣》,不仅能充分的展现杨玉环婀娜多姿的体态,同时能够伴随着音乐将清平调词三首中的意蕴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表现出唐代追求成仙、成道的思想。它们相互融合共同体现一种清新、淡雅、超越现实的风貌。李白的诗歌用想象、用意象道出了杨玉环舞姿的神韵,舞蹈则用肢体的姿态神韵表达诗词的意境。诗舞融合共同传达中华古典文明。
 
  (2)诗与舞的相互促进
 
  舞蹈《霓裳羽衣》的创作是建立在清平调词三首基础上的。诗词对舞蹈的动作设计的作用是一个基础作用,在这之上,诗词可以加深欣赏者对舞蹈的理解,有益于感情色彩的表达,使舞蹈充满生机,更容易打动欣赏者。同样的,清平调词三首离开了舞蹈《霓裳羽衣》也便失去了它的灵性。清平调词三首与《霓裳羽衣》的完美结合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作品。舞蹈因为诗词才有了神韵,诗词让舞者更直接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舞蹈使诗词所表达的世界更加具体化、真实化,可以说没有清平调词三首也便没有《霓裳羽衣》,没有《霓裳羽衣》清平调词三首也便不能流传至今。李白清平调词三首与杨贵妃舞蹈《霓裳羽衣》两者关系的深远影响,《霓裳羽衣》与清平调词三首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段唐朝真实的历史,也呈现出悠久而辉煌的民族文化传承,历史在这里被艺术化的浓缩。此诗此舞下的唐朝各民族之间,各阶层之间,各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融合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唐代乐舞《霓裳羽衣》对后世的影响至今日仍然经久不衰,后世不断有人对唐代的《霓裳羽衣》进行修改和创作,并以融合了戏曲舞蹈、古典舞等多种面貌和形式出现。尽管后世众多取名为《霓裳羽衣》的作品不可能是唐代的原貌,但它们的审美趋向和大致的舞蹈风格都不就可能脱离唐代《霓裳羽衣》的影响。可见后世《霓裳羽衣》对唐代《霓裳羽衣》的继承和发展。
 
  唐代乐舞《霓裳羽衣》的创作与李白、杨玉环等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变化随着盛唐、中唐和晚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霓裳羽衣》对唐以后的乐舞、戏曲等艺术表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沈冬.唐代乐舞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4.
 
  [2]钱叶春.论《霓裳羽衣》盛世爱情的内涵性质[J].山花,2010(12).
 
  [3]董锡久.唐代舞蹈之霓裳羽衣舞[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论文投稿1002080872 论文投稿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论文  
热点论文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1503-3935
微信号咨询:
18915033935
网站简介 核刊总览 普刊专栏 期刊验证 学术答疑 服务流程 写作指南 支付方式 信用说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本站提供投稿辅导 论文投稿 投稿辅导 核心期刊检索 核心投稿辅导等服务,本站刊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10031583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