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毛是文坛史上一颗闪耀的星,她散发出来的魅力就是那刺穿云层迸发而出的光芒,她的经历使这光芒更加夺目,而这光芒也让她更加耐人品读。在三毛的作品中总是可以体现出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有时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而有时她又自暴自弃,任由内心的忧郁蔓延滋长;她爱自由,向往把万水千山走遍,向往心灵上的无拘无束,向往精神上的独立,同时三毛又是一位有爱心、真性情的女子。她爱亲朋好友,她爱自己,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她的故事剖白里,总是充斥着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大爱。由于她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所以导致她对死亡充满了向往与拒绝。而她的作品,也正是她对生命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思考的一种写照。
关键词:生命意识;自由;爱;死亡
一、生命意识的表现
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的生命进行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死亡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等。按照哲学角度讲,生命在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生命会根据本身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固有的客观规律进行活动。而文人创作的作品必然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位有思辨能力、爱观察生活、体察生命的文人,他的作品肯定或多或少都能体现出他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和认知。那么在三毛的作品中,她的生命意识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对自由的追求
三毛曾坦言:“我的心中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它是什么,我不很清楚,但我不会放弃这在冥冥中引导我的力量,直到有一天我离开尘世,回返永恒的地方。”从她的这一段话中不难看出,她追求着自由,不论是身躯还是心灵,她总是不断地把自己融合到她所能达到的境界中去,由此可见,她对自由的渴望又是如此的强烈。
(1)“流浪”的自由
她在《稻草人手记》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三毛/走啊走的,走到撒哈拉去了/她的朋友们总要说她/嗨!三毛,好好的德文教授不干,何必呢!/她留学过西班牙/在马德里大学毕业/美国伊利诺州的公务员也检定合格/可是/她一直说:我喜欢流浪。”与其说三毛爱旅行,不如说她更爱流浪的漂泊。读书和旅行是她生命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她的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当她看到一张撒哈拉的照片后,感应到了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而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然而她和荷西在沙漠里结婚了,从而三毛写出了一系列的流浪文学。她生性爱流浪,不仅自己胆大,可以一人去想去的地方,在与荷西结婚后,两个人也“逍遥七岛游”,往往玩的不亦乐乎,不愿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她的一生都在演绎着“我属于流浪,流浪属于我”的故事,就连她的笔名——三毛,也具有十分强的流浪性。她曾在《雨季不再来》中说到她非常喜欢《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这两本书。小说里的“三毛”是一位社会底层的悲苦人物,而真实的“三毛”也是在流浪,只是她将自己放逐到天涯海角的各个角落,也许就是这个原因而把自己的笔名叫做三毛。
(2)心灵的自由
在《约会》中提到三毛虽然遭到父母的警告,但仍不甘心,于是就想着不跟男生走得很近,也不拉手,看场电影满足自己的小心愿,就算是回家被发现受了罚,忍下来就好。这是三毛在初中二年级时正处于青春期的想法,在当时“一跟男生拉手就死了”的社会,男女生被要求保持距离,发誓要洁身自爱,而三毛却不愿被那些条条框框所束缚。当时她们“女生心里都有在爱一个男生”,而她也敢于大胆追求,就算偷偷摸摸的去,看电影时也与男生保持安全距离,事后也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她仍是敢于做自己想去做的事,这种追求自我的个性在很多作品中得以体现。此外,在《蝴蝶的颜色》中,“老师,便代表了一种分界,也代表了一个孩子眼中所谓成长的外在实相—高跟鞋、窄裙、花衬衫、卷曲的头发、口红、项链……”于是面对老师的丝袜与红唇,便使三毛对成长这事充满了无限的渴望与悲伤。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学校生活就意味着囚禁苦役,而长大摆脱了学校生活则是一种安全、自由与解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与满足。由此可见,三毛在年少时已经对当时社会的封建和不良气息感到反感和无奈,并渴望着长大能摆脱一切,以追求心灵上的自由。
(3)人格的自由
在《大胡子与我》中她说到与荷西俩人虽然结了婚,但是却各自独立,三毛是三毛,荷西是荷西,他们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伴侣,只是互相陪伴着对方走完他们的人生道路,所以就算不时时刻刻胶在一起,也算是名副其实。由此可见,三毛与荷西结了婚,婚后生活也很幸福,但她并没有认为她与荷西如胶似漆,更没有两个人像是其他夫妻融为一个人一样。她追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就算婚后,她也是像平常一样要读书,做想做的事,她不喜欢被外在事物所捆绑,我就是我,并不是其他人的。三毛也曾提到过她的心房不对任何人全部开放,荷西可以去三毛的心房看看坐坐,甚至独占一角,但是仍是有属于三毛自己的角落,那是属于她自己的,就算结了婚也并不能改变这一点。她爱自由,更看重心灵的自由,她就是这样与众不同,个性十足,别说当时的女性,就连现在的女性都很依赖丈夫,把丈夫当作遮风挡雨的天,而三毛却认为自己也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不依赖任何人,这些也足以把典型的现实主义独立女性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2、爱的光辉
三毛是一位有爱心、真性情的女性。在她的作品中也不难看到她时常帮助邻居家的老加里,开车顺路捎带着老头老太太,瑞士男孩失去母亲后给予他安慰等等,看她的故事的时候,总会有一个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三毛浮现在脑海。
(1)爱丈夫
在三毛的作品里,虽未提及到她有多爱丈夫这样明显的字眼,但是从三毛的字里行间内也不难发现她对荷西的爱是多么的深厚。在她与荷西二人在沙漠生活了以后,她的作品风格由原来的稚嫩少女转变为成熟的女性,而在《稻草人手记》中总是会很频繁地写到她与荷西的生活。从他俩生活的细节里可以了解到三毛对荷西的爱与放心。而且自荷西死后,她无法承受生活的不如意,多次想自杀,由此可见,她对荷西的爱以及荷西对她的重要性。
(2)爱亲人
三毛曾多次在作品中提到她的亲人,就算没有直接涉及到,也暗暗地诉说着她对父母的爱。在《守望的天使》中三毛写到“天使”常常流泪,是因为太爱他们守护的孩子,所以流了一生的眼泪。但是即使流了泪也不能擦,因为翅膀要用来护着孩子,就算是一秒钟的时间他们也舍不得用来找手帕,怕孩子着凉淋雨会生病。如果她平生没有这样的经历,想必也说不出如此深奥又感人的话来。在《紫衣》中三毛写出了对母亲沦为“一个永远只可能在厨房才会找到的女人”感到悲哀与同情。而在《得奖的心情》中写到“过马路时父亲拉住我的手,就像小时候他带我去看牙医生时一样。那种温暖使我不惯,微微垂着头眼泪只差没滴下来—许多年来父亲不曾这样对待对我。”诸如此类一系列细节完全可以表现出三毛对她父亲的感激和爱,同时也体现出她父母对三毛的关心体贴和作为父母对三毛生活上的照顾。
(3)爱自己及需要帮助的人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地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她觉得在这样一个大千世界里能够做一个普通人,享受着生命一瞬间的喜悦和惊喜,那么即使不死,也算是活在天堂里了。三毛是一位特别会享受生命的人,不说其悲伤,就说快乐,她很会享受生命给予她的光明和温暖。她是个目的性很明确的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怎么样会使自己更好过。三毛不仅爱自己,也爱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三毛生前曾经历丧夫之痛,而后也重新面对生命,在台湾各处演讲,鼓舞了许许多多的年轻学子,或者是对情感有困扰的人、自认生命价值处于边缘的人,给他们以很大的支持力量。如果在路上遇见年高的人三毛会停车带上他们,遇见提了东西在路上的人三毛也会停车,碰见上学的小孩子三毛也会顺便带他们到学校,下雨天她停车,出大太阳她也停车。在《一个陌生人的死》中也写到她对隔壁老加里的照顾:给他的房子打扫卫生,生病了带他去医院……那个老加里被儿女遗弃已多年没受到照顾和关心,而三毛一个与老加里无亲无故的人却给予老加里这么多帮助,由此可以充分体现三毛的热情、真诚和爱心。
3、纠结的死亡情结
三毛是个十分热爱生命但又对死亡充满特殊情结的人。从她的作品中也不难发现三毛快乐的时候会觉得世上一切悲哀离她很遥远,而受伤无奈的时候又会表现出对生活十分厌恶,恨不得赶紧死去。就比如在《这样的人生》中写到:“生命是这样的美丽,上帝为什么要把我们一个一个收回去?我但愿永远活下去,永远不要离开这个世界。”从这段话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三毛对生命的热爱是多么地强烈。不仅如此,在《蓦然回首》中她写到没路可走的人不需要鞋子,而穿上新鞋,每走一步都是疼痛的,可是她却近乎欣悦地不愿脱下鞋子。不仅表现出三毛的顽强,同时也表现出她对生活不服输,反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做法。但三毛的一生命运多舛,历经坎坷与折磨,她的聪慧与天赋给予她与同龄人相比更为成熟和敏锐的想法。早在她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的压迫管制和学校的束缚,使她在那么小的年纪便有了“心里想的就是但愿自己死去”的想法。面对生活的不顺利便有了死亡意识的萌芽,而在荷西不幸身亡后她又患上了抑郁症,曾多次有自杀的想法。她总是这样希望自己死从而得到永恒但同时又排斥着死亡。
二、三毛作品对读者的影响
三毛一生爱自由,好像带着一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游遍海角天涯,踏遍崇山峻岭,看过万千风景,便是她一生的夙愿。她是一个被文明捆绑了的人但又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自由,她永远都在追求着。三毛是个真性情的女子,她的字里行间都充满着她的才与情与满腔大爱。三毛,那个你蹲着帮忙拾捡地上的落叶的姿势你看不见,可在我们看来,真是迷人极了。
三毛对于生命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她认为人的肉体和灵魂是可以分离的。肉体的死亡并不代表灵魂也腐烂。就像她说的,世界上所有生命大半是朝生暮死的,蝴蝶就是这种朝生暮死的东西,但人们仍为着它的斑斓色彩而目眩神迷,觉得生命中所有的极美与神迷已在那蜕变的过程中充分彰显。而许许多多彩色的蝶,正在纱帽山的谷底飞去飞来。就这样,三毛一年又一年地活了下来,只为了再生时蝴蝶的颜色。
参考文献:
[1]师永刚,陈文芬,沙林.三毛[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2]三毛.我的写作生活[A].梦里花落知多少[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84.
[3]热带的港夜.三毛对话录[A].三毛昨日、今日、明日[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公司,1988.
[4]伍艺.“沙漠”生活,“海洋”情结——三毛精神世界的两极[J].大众文艺,2008.
[5]周瑞珍.我所知道的三毛[J].世纪行,1999,8.
[6]刘兰芳.万水千山:三毛[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梅疾愚.三毛的寂寞[J].人民网文学评论,2001.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