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点,课堂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引领孩子走向智慧的主阵地,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认识语文学习的内容,加深、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依纲靠本,借助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文章,切实掌握运用母语的本领。下面是我对语文课堂的一些看法:
一、教学生说话,感受语言文字
我看到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教学《卖鱼的人》时,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到好处地将课堂变为言语的交际场所,使课堂呈现出生活的气息。课堂上,贾老师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说说家里平常买鱼的情况。时间、地点、买鱼的方式都跟作者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便踊跃发言,最后由学生自己悟出了“诚信”二字,说到本课的教学重点“诚信”时,教师要求用一个句子来说,学生便开始诿诿道出“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诚信就是人身体里流淌的血液”“讲诚信走遍天下,无诚信寸步难行”“诚信是用自己诚实的行为来换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诚是金,信是银,诚信是稀世宝贝”……这是一些四年级的学生们说出来的话,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不是生硬地照搬字典解释词语,也不是用僵化的表达方式“请用某某词语造句”来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话,谈感受,十分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教学生读书,拓展阅读空间
听说读写是语文基本能力的具体体现,“读”是核心,读书就是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是体验作者思想感情的钥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生活经验有很大差别,将其带入阅读活动时,他们的想象、思维产生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可适当了解作者的资料及原文的一些信息,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
如在教学《自然之道》时,学生反复地、有滋有味地读书后,领悟到了自然之道,就是我们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能去破坏这个规律,如果破坏了反而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最后我是这样小结的:同学们,你们的这些思考,正是本文作者要告诉我们的。美国作家伯罗蒙塞尔在他的原文中这样写道:鲁莽相助,往往只会适得其反。在选入课文时有删除,但从阅读中我们已经能够自己去领悟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读一读作者的原文,原文中还有很多引人深思的语句呢!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但学习了很多表达方法,更了解了大自然这位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很多启示。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将会学到更多这样的文章,会学到更多自然界的知识,希望课余时间能够自己走进大自然中,去发现自然界中更多的奥秘。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