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计划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市医学的发展,但是因临床医学中心分布不一,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横向比较,较难对其进行界定建设成效的等级评估。本文通过病例分型和层次结构分析,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评估指标体系,对第一、二批临床中心绩效进行评估,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病例分型;评估体系;临床医学中心
为了保持和发展上海市医学领先地位及整体优势特色,上海市卫生系统在“十五”期间推出了“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计划[1],自2001年起有计划地在市三级医院建设若干个临床医疗水平达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由于各临床医学中心分布不一,缺少具体的量化指标和横向比较,较难对其进行界定建设成效的等级评估。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客观、科学、量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既要体现客观规律、共性目标,又要反映分类指导、个性目标,是解决临床医学中心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2]。
1 对象与方法
本文在层次结构分析、病例分型等理论的指导下[3],经专家咨询和多方论证,构建了由6个一级指标和3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旨在评价各临床中心成立前后绩效的变化,医疗质量与服务所占比重较大,也体现了临床医学中心突出考核临床。
由于33个临床中心先后在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3批经申请竞争择优成立,由于成立和资助的时间不同,下面仅对第1、2批入选的29个临床中心的绩效进行评估,结果为上海市第一批(12个)、第二批(17个)临床医学中心2001至2004年增加量在各一级指标的得分和综合得分,便于各中心纵横向比较和分类比较。各项指标得分计算方法为:以最高单位为100分,其他相对最高单位的相对得分,等级的规定为:80分~100分为A,60~79.9分为B,40~59.9分为C.
2 结果发表论文网
两批临床中心绩效评估结果如下(见表2、3):表1 临床医学中心绩效评估一、二级指标表2 上海市第一批临床中心绩效评估结果得分(2001至2004增加%)
3 结论
3.1 在医学临床中心的建设进程中,学科实力得到加强
经过3年建设和发展,各中心在学科建设(中心的结构,如人才和硬件)上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29个临床中心都不同程度补充仪器设备和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万元以上实验仪器设备数由原来的1 460台,增加到2004年2 414台,实验室由原来的39个增加到2004年76个; 较大地改善了我中心医疗和科研的硬件条件。为推进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市临床医学有利条件。中心成立后为加快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沟通,扩大中心的影响力,除中医心血管中心外其余28个临床中心都建立自己的网站,网站由成立前9个增加到2004年有38个; 主办杂志的中心由原来的12本增加到22本,网站的建立和杂志的创刊标志着学科对外宣传与同行交流的力度加强,扩大了中心的“品牌效应”。综合上述指标,学科基础建设增量得分较高的中心有编号1、4、6、8、10、12、14、18、23、25、26. 表3 上海市第二批临床中心绩效评估结果得分(2001至2004增加%)
3.2 学科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学科布局初步形成
中心的建立培养了人才和锻炼学科队伍。2004年各中心高级人才比例、研究生比例以及35岁~45岁中主系列人员比例比2001年有所增加。除中医心血管中心外其余28个临床中心(均为博士点),3年期间共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 036人,为各地培养进修生4 773人,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和一类学分的继续教育项目共 302项,有案可查17人在国内1~3级学术团体中任委员以上的任职。有265人(352人次)分别出国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学习开会、进修。上述指标的数量从侧面反映我市临床中心队伍的学术水平的影响力和参与学术交流的活跃程度。综合上述指标在学术影响力评价上29中心有得分较高的中心编号为:1、3、4、7、9、10、12、15、21、25、26; 学科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创建一流水平临床医学中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已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人才。
3.3 中心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术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发表论文网
医疗质量及医院知名度与医院整体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只有不断地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新技术和新方法才会不断涌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才会不断提高,使广大病人受益。29个临床中心从2001~2004年间,共申请到国家课题(主要为自然基金)和国际课题250项,获得经费资助13 405.7万元,申请省部级课题545项,获得经费资助11 898.8万元,其中获课题较多的中心编号为:1、2、4、5、8、13、15、24、28。由于充足的科研经费保障,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2001~2004年间29个临床中心共获得国家(22项)和省
部级(158项)奖共18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5270篇,SCI文章共524篇,除中医心血管和中医肿瘤中心外其余26个临床中心都有SCI文章发表,大大提升我市临床中心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在科研能力明显增强的同时,学科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医疗成果。2001?2004年期间29个临床中心推出210个临床新技术项目,194个特色病医疗项目和124个优化诊疗项目,形成了以为病人服务为导向,以学科发展为依托,科研与为病人服务的良性互动学科体制,培养大批医、教、研的复合性人才,为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构建了平台。因此综合课题数量、课题经费数量、获奖数量和论文专著数量等指标,到2004年底12个临床中心学术创新综合得分较高的中心编号为:1、5、2、8、4、9、11、13、18、22、24,说明其科研的综合实力较强。
3.4 高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的市场得以加强,效益显著
临床中心建设集中了上海市三级医院中层次最高、力量最强的优势学科,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和解决的重症和疑难杂症,满足广大患者(包括外地求诊患者)看病难和对高水平医疗质量服务的不同需求。临床中心建立后,各中心加大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服务规模上有很大的提高。
2001年29个不同病种的临床中心门诊人数共2 047 724人,其中外地求诊404 667人(占19.7%); 住院人数63 270人,外地求诊26 413人(占41.7%); 到2004年29个临床中心的门诊人数共2 590 600人,比2001年增加了26.5%,其中外地求诊630 777人(占24.3%),比2001年增加了55.9%; 2004年住院人数共92 624人,比2001年增加了46.4%,外地求诊44 283人(占47.8%),比2001年增加了67.7%; 同时各中心患者满意度均在95%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创建后由于临床中心的知名度和医疗质量增强,医疗服务市场不断扩大,不但满足了本市广大患者的需求和要求。同时也吸引了外地、海外患者的求医,中心的服务半径不断拓展与扩大,既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增大临床中心的社会效益和在国内外的知名品牌。综合上述各医疗指标数据,到2004年底12个临床中心医疗指标综合得分较高的中心编号为:1、5、4、6、7、12、14、16.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实施办法[Z].沪卫科教[2004]29号。
[2] 张勘,刘俊.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计划基本思路及实施情况[J].中国卫生资源,2002,5:238?239.
[3] 张士珂,张勘,许苹,等.病历分型在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5:45?48.
|
核心期刊网(www.hexinqk.com)秉承“诚以为基,信以为本”的宗旨,为广大学者老师提供投稿辅导、写作指导、核心期刊推荐等服务。 核心期刊网专业期刊发表机构,为学术研究工作者解决北大核心、CSSCI核心、统计源核心、EI核心等投稿辅导咨询与写作指导的问题。 投稿辅导咨询电话:18915033935 投稿辅导客服QQ: 1002080872、 1003158336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1003158336@qq.com |